主动健康成慢病管理发展新趋势
“主动健康是指人们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采取措施。这包括主动了解健康知识,比如合理膳食的构成、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等。在生活方式上,主动健康要求人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应坚持的。”贾伟平表示,慢性病重在预防,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至关重要。《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相关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比如“三减”行动,倡导公众口味清淡,控制盐油糖,提出“每日盐不过5克”“控制烹调油用量(每日25克)”“食品饮料要少糖(每日50克)”等。
贾伟平介绍,代谢病疾病饮食干预模式是能较好延缓慢性病发病风险的干预模式。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能量的重要基石,可细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低聚糖(如麦芽糖、蔗糖)和多糖(以淀粉为主)。淀粉又根据消化速率不同,分为快消化淀粉(常见于精白米面,入腹后迅速分解为糖,致血糖飙升)、慢消化淀粉(五谷杂粮为代表,消化吸收缓慢,血糖波动小)以及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成为肠道有益菌的“专属美食”。“补充抗性淀粉能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脂肪肝,是治疗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长期生活干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研究员李华婷教授团队在超重肥胖人群研究中,安排受试者每日餐前饮用含40克抗性淀粉的奶昔,持续8周后,体重平均减少2.8公斤,糖耐量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炎症水平降低。肠道菌群分析显示,抗性淀粉干预后,青春双歧杆菌生长迅速,其丰度与体重、体脂下降紧密相关。
李华婷倡导优碳饮食方式,具体而言,要大幅削减精制谷物摄入,如白米、白面制品;增加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多食用豆类、富含纤维蔬菜,它们是天然抗性淀粉“富矿”,有助于平稳血糖。在实际操作中,将抗性淀粉巧妙融入主食是关键。李华婷教授团队初步尝试,在制作米饭、面条、馒头、面包时添加抗性淀粉,使碳水化合物中抗性淀粉占比升至15%,预实验已展现出良好降糖、控糖及改善肥胖相关指标效果。
中国康复医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常务委员楼青青提出了行为改变在慢病管理中的关键地位。她指出,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让其切实将健康行为付诸实践,将有助于慢病管理落地。以糖尿病教育管理为例,部分患者起初积极配合饮食、运动干预,血糖水平随之改善,然而不久后便放松懈怠,前功尽弃。
楼青青倡导运用“动机访谈”等技巧,深挖患者内心改变的渴望,强化其行动动机。能力是确保行为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石”,设定的健康目标若远超患者能力范围,只会让患者望而却步。因此,精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生活习惯等,制定与之匹配的个性化目标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需精准洞察患者的需求与痛点,巧妙运用各种策略,激发患者的内在动力,使其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改变。楼青青分享了一个具有创意的实践案例。在某医院的糖尿病管理项目中,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对饮食控制极为抵触,常规宣教收效甚微。于是,医护人员转换思路,组织了一场“美食与健康”的互动活动。活动现场,营养师用新鲜食材现场制作美味又健康的低糖餐食,让患者亲口品尝,直观感受健康饮食的魅力。同时,医护人员还设置了趣味知识问答环节,答对者可获得实用的健康小礼品,如运动手环、计步器等。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升患者对饮食控制的接受度。
楼青青指出,在饮食指导上,医护人员应摒弃模糊不清的表述,精确到“每餐搭配一份优质蛋白、两份蔬菜、半碗粗粮”,并结合患者的饮食偏好与经济状况,提供个性化的食材选择,让患者一听就懂、一用就灵。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