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齐创新高,中介:已做好迎接“金三银四”的准备

admin 2025-01-04 15:33:00 阅读:85 评论:0
随着楼市成交热度的持续升温,2024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齐创新高。这被业内视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明确信号。展望2025年,多名地产中介经纪人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金三银四”销售旺季的充分准备。,...
随着楼市成交热度的持续升温,2024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齐创新高。这被业内视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明确信号。展望2025年,多名地产中介经纪人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金三银四”销售旺季的充分准备。,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齐创新高,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楼市纷纷交出满意答卷,二手房成交量均创下年内新高。,以深圳为例,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去年12月份,深圳一手住宅网签数量达到了6769套,同比大幅上升165%,尽管环比有所下滑,但依然为近47个月来的第二高水平。同时,二手住宅过户数量也创下了近51个月的新高,突破了8000套大关。从全年数据来看,深圳楼市在2024年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其中,二手住宅成交近4年来首次突破5万套,占总成交比重达到59%,为近4年的最高点,二手市场重回市场主导地位。,在上海,二手房市场同样火爆。根据安居客上海的监测数据,去年12月份,上海二手房(含商业)网签成交29711套,环比上涨9.8%,创下了年内单月最高纪录,同时也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去年12月份的9个周末日及1个工作日成交均破千,创下年内破千天数最高纪录。,不少经纪人反馈,去年10月以来市场的成交量增长明显,客户购房决策周期显著缩短,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和购房者的积极态度。,北京楼市也呈现出类似的繁荣景象。据北京市住建委的网签数据,去年12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21556套,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高达66%,创下21个月来的新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在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的作用下,楼市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北京楼市已连续高位运行3个月。 2024年全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高达17.56万套,相比2023年的15.54万套上涨了13%。,广州同样跑出翘尾行情。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广州市二手住宅的网签数量为11494宗。机构监测显示,该网签量跑出年内单月成交最高成绩,同时也是年内第5次突破万套。综合全年数据看,2024年1-12月(统计周期: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12月25日),广州市二手住宅累计网签110781套、1104.3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52%。,经纪人:已做好迎接“金三银四”的准备,从一线城市经纪人的反馈来看,“欲扬先抑”“韧劲十足”“双向奔赴”成为楼市表现的关键词。,在深圳乐有家经纪人眼中,2024年的深圳楼市,是政策爆发的一年,是价格盘整趋稳的一年,是成交“先抑后扬”的一年。,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二手房月均网签量4541套,月均录得量5573套。其中,10-12月深圳二手成交量有明显的复苏,网签及录得量“三连涨”,一路回升至8000套“繁荣线”之上。12月全市二手房录得量更是超过9000套,达到9115套的高点,刷新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二手住宅网签量8282套,是2020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价格方面,去年7月,深圳的二手房成交均价一度跌破“6字头”,但10月价格上涨7%回到“6字头”,四季度稳定在6.3万元/平方米左右。,上海太平洋房屋田林东路一门店店长孙洁琼则用“双向奔赴”来形容2024年的楼市表现。“政策落地后,市场成交可观,年末客户基本1-2周内就下定买房。现在成交的房子,房东和客户都是双向奔赴,房东更趋于理性,涨价的少,诚意买房子的还价力度也不大,整体价格趋于稳定。”,据上海太平洋房屋提供的成交数据,2024年12月,房源成交占比最高的还是300万元以下和300万元-500万元的房源,共占61%。但高标的房源近2个月成交量都在以10%-20%量级提升。,业内认为,“随着楼市优化政策的落地,置换链条不断打通。同时,税费政策的减免又为改善客户提供了置换的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度”。,北京链家双榆树小区商圈经理张红则用“韧性十足”来形容北京的市场表现。其所在的中关村双榆树板块,2024年整体成交明显增多,其中,置换客户占比较多,成交意愿更强,双方在价格上也更容易达成一致,成交周期明显变短。,澎湃新闻采访发现,大部分经纪人反馈从2024年10月份开始明显感觉到市场出现了转折。一系列政策作用下,购房者的入市意愿明显增强,好房源的成交速度也大大加快。,第三方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前三季度新房销售同比下降,二手房“以价换量”带动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随后9.26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最强维稳信号,政策目标直指扭转行业基本面,为市场注入信心,四季度以来,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明显回升,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格有所趋稳。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2025年楼市定调,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基调。,多名一线经纪人表示,已做好了迎接“金三银四”销售旺季的充分准备。,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2024年,一线城市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政策效应吸收好”。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精准施策,一线城市楼市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市场成交齐创新高。“政策效应吸收好”的同时,一线城市也呈现出了理性、稳健的发展态势,即市场成交量明显增加、房价保持平稳。,严跃进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和市场的深入调整,一线城市楼市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将带动更多城市逐步走出低谷。,一线城市复苏有望带动更多城市“止跌回稳”,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北上广深在2024年12月成交创新高其实并不意外,10月、11月一线城市就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复苏力,12月是复苏的延续,这也显示出一线城市“止跌回稳”的信号已愈加清晰。,其认为,2024年四季度的复苏本身由两个原因引发,其一是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楼市“止跌回稳”目标的强调,加之后续政策不断落地,是复苏的直接拉动力;其二是潜在购买力充足,限购和利率政策同步影响下,相比低能级城市更容易加速需求入场。,张波指出,当下来看,不应小看这一信号作用,一线城市的复苏,龙头效果将在2025年得到显现,有望带动更多城市逐步走向“止跌回稳”。同时也不应夸大其影响,整体市场的全面复苏在2025年也并非一蹴而就,依然需要更多的政策进行保障。其强调,不能因为今年四季度一线城市市场阶段性复苏,就认定市场已经完全反转,2025年春节后依然是个重点的时点,建议有政策持续跟进,以推进市场保持维持复苏。一季度一二手房成交量持续保持高位,并且价格环比小幅上涨趋势形成,才是一线城市全面实现“止跌回稳”的判断性指标。,据58安居客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全国各省市地方出台购房支持性政策约1132次,频次同比去年增长28.0%。在各项对房地产托举的政策中,放松公积金贷款、解除限贷、购房补贴三类政策最为频繁,这些政策从资金层面给予了购房者更多的支持,降低了购房门槛,刺激了市场需求。,从需求端政策内容来看,北上广深等30个大城市放松了限购政策,目前仅剩下北京、上海、深圳、海南仍有局部限购,其余城市均取消了限购。此外,限贷政策、限价政策、限售政策在不少二线城市也有所调整。,业内认为,2025年房地产政策空间已有限,一线城市在限购方面仍有操作空间,中小城市政策空间已收窄。未来公积金政策的空间依然存在,包括利率调整显著低于商贷利率,或增加公积金贷款总额,降低购房成本。同时,“以旧换新”和购房补贴政策也将有望在更多城市落地并加大力度,如契税减免、家装补贴等,提升购房者入市意愿。,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齐创新高,中介:已做好迎接“金三银四”的准备

2025-01-04 08:32:26 来源:澎湃新闻 选稿:周玮

随着楼市成交热度的持续升温,2024年12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一线城市的楼市成交量齐创新高。这被业内视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明确信号。展望2025年,多名地产中介经纪人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迎接“金三银四”销售旺季的充分准备。

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齐创新高

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楼市纷纷交出满意答卷,二手房成交量均创下年内新高。

以深圳为例,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去年12月份,深圳一手住宅网签数量达到了6769套,同比大幅上升165%,尽管环比有所下滑,但依然为近47个月来的第二高水平。同时,二手住宅过户数量也创下了近51个月的新高,突破了8000套大关。从全年数据来看,深圳楼市在2024年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其中,二手住宅成交近4年来首次突破5万套,占总成交比重达到59%,为近4年的最高点,二手市场重回市场主导地位。

在上海,二手房市场同样火爆。根据安居客上海的监测数据,去年12月份,上海二手房(含商业)网签成交29711套,环比上涨9.8%,创下了年内单月最高纪录,同时也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去年12月份的9个周末日及1个工作日成交均破千,创下年内破千天数最高纪录。

不少经纪人反馈,去年10月以来市场的成交量增长明显,客户购房决策周期显著缩短,显示出市场的活跃度和购房者的积极态度。

北京楼市也呈现出类似的繁荣景象。据北京市住建委的网签数据,去年12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21556套,环比增长15%,同比增长高达66%,创下21个月来的新高。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在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的作用下,楼市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北京楼市已连续高位运行3个月。 2024年全年,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高达17.56万套,相比2023年的15.54万套上涨了13%。

广州同样跑出翘尾行情。广州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广州市二手住宅的网签数量为11494宗。机构监测显示,该网签量跑出年内单月成交最高成绩,同时也是年内第5次突破万套。综合全年数据看,2024年1-12月(统计周期: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12月25日),广州市二手住宅累计网签110781套、1104.3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52%。

经纪人:已做好迎接“金三银四”的准备

从一线城市经纪人的反馈来看,“欲扬先抑”“韧劲十足”“双向奔赴”成为楼市表现的关键词。

在深圳乐有家经纪人眼中,2024年的深圳楼市,是政策爆发的一年,是价格盘整趋稳的一年,是成交“先抑后扬”的一年。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二手房月均网签量4541套,月均录得量5573套。其中,10-12月深圳二手成交量有明显的复苏,网签及录得量“三连涨”,一路回升至8000套“繁荣线”之上。12月全市二手房录得量更是超过9000套,达到9115套的高点,刷新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二手住宅网签量8282套,是2020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

价格方面,去年7月,深圳的二手房成交均价一度跌破“6字头”,但10月价格上涨7%回到“6字头”,四季度稳定在6.3万元/平方米左右。

上海太平洋房屋田林东路一门店店长孙洁琼则用“双向奔赴”来形容2024年的楼市表现。“政策落地后,市场成交可观,年末客户基本1-2周内就下定买房。现在成交的房子,房东和客户都是双向奔赴,房东更趋于理性,涨价的少,诚意买房子的还价力度也不大,整体价格趋于稳定。”

据上海太平洋房屋提供的成交数据,2024年12月,房源成交占比最高的还是300万元以下和300万元-500万元的房源,共占61%。但高标的房源近2个月成交量都在以10%-20%量级提升。

业内认为,“随着楼市优化政策的落地,置换链条不断打通。同时,税费政策的减免又为改善客户提供了置换的动力,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度”。

北京链家双榆树小区商圈经理张红则用“韧性十足”来形容北京的市场表现。其所在的中关村双榆树板块,2024年整体成交明显增多,其中,置换客户占比较多,成交意愿更强,双方在价格上也更容易达成一致,成交周期明显变短。

澎湃新闻采访发现,大部分经纪人反馈从2024年10月份开始明显感觉到市场出现了转折。一系列政策作用下,购房者的入市意愿明显增强,好房源的成交速度也大大加快。

第三方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前三季度新房销售同比下降,二手房“以价换量”带动市场保持一定活跃度。随后9.26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最强维稳信号,政策目标直指扭转行业基本面,为市场注入信心,四季度以来,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现明显回升,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格有所趋稳。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为2025年楼市定调,释放了更加坚定的稳楼市基调。

多名一线经纪人表示,已做好了迎接“金三银四”销售旺季的充分准备。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2024年,一线城市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政策效应吸收好”。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精准施策,一线城市楼市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市场成交齐创新高。“政策效应吸收好”的同时,一线城市也呈现出了理性、稳健的发展态势,即市场成交量明显增加、房价保持平稳。

严跃进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和市场的深入调整,一线城市楼市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同时也将带动更多城市逐步走出低谷。

一线城市复苏有望带动更多城市“止跌回稳”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北上广深在2024年12月成交创新高其实并不意外,10月、11月一线城市就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市场复苏力,12月是复苏的延续,这也显示出一线城市“止跌回稳”的信号已愈加清晰。

其认为,2024年四季度的复苏本身由两个原因引发,其一是9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楼市“止跌回稳”目标的强调,加之后续政策不断落地,是复苏的直接拉动力;其二是潜在购买力充足,限购和利率政策同步影响下,相比低能级城市更容易加速需求入场。

张波指出,当下来看,不应小看这一信号作用,一线城市的复苏,龙头效果将在2025年得到显现,有望带动更多城市逐步走向“止跌回稳”。同时也不应夸大其影响,整体市场的全面复苏在2025年也并非一蹴而就,依然需要更多的政策进行保障。其强调,不能因为今年四季度一线城市市场阶段性复苏,就认定市场已经完全反转,2025年春节后依然是个重点的时点,建议有政策持续跟进,以推进市场保持维持复苏。一季度一二手房成交量持续保持高位,并且价格环比小幅上涨趋势形成,才是一线城市全面实现“止跌回稳”的判断性指标。

据58安居客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年,全国各省市地方出台购房支持性政策约1132次,频次同比去年增长28.0%。在各项对房地产托举的政策中,放松公积金贷款、解除限贷、购房补贴三类政策最为频繁,这些政策从资金层面给予了购房者更多的支持,降低了购房门槛,刺激了市场需求。

从需求端政策内容来看,北上广深等30个大城市放松了限购政策,目前仅剩下北京、上海、深圳、海南仍有局部限购,其余城市均取消了限购。此外,限贷政策、限价政策、限售政策在不少二线城市也有所调整。

业内认为,2025年房地产政策空间已有限,一线城市在限购方面仍有操作空间,中小城市政策空间已收窄。未来公积金政策的空间依然存在,包括利率调整显著低于商贷利率,或增加公积金贷款总额,降低购房成本。同时,“以旧换新”和购房补贴政策也将有望在更多城市落地并加大力度,如契税减免、家装补贴等,提升购房者入市意愿。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生肖标签: 打一最佳生肖 打一最佳动物 打一生肖动物 打一正确生肖 是指什么生肖 代表什么生肖 解一生肖 猜一生肖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一朝成名打一个生肖,答案释义解释落实

    一朝成名打一个生肖,答案释义解释落实
    答案:龙 释义解释落实 释义: 一朝:早晨,指短时间。 成名:名声大噪,知名度提高。 解释: 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常被形容为神圣、威严、强大的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势、地位和荣誉。因此,“一朝成名”比喻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大噪,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落实: 在现实生活中,“一朝成名”往往与以下情况有关: 获得重大的奖项或荣誉。 创作出广受好评的作品...
  • 震撼揭秘!中国试飞取得重大突破,美媒称其为军事实力的里程碑时刻

    震撼揭秘!中国试飞取得重大突破,美媒称其为军事实力的里程碑时刻
    震撼揭秘!中国试飞取得重大突破,美媒称其为军事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地位。 美国《纽约时报》也表示,歼-35战机的试飞成功引起了美国的担忧。美国担心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其军事实力,这可能对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构成挑战。 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维护地区稳定 面对美国的担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目的是自卫,不针对任何国家。 赵立坚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不会走军事扩张...
  • 年度反腐大片明起开播!孙志刚、唐一军、崔茂虎等出镜忏悔

    年度反腐大片明起开播!孙志刚、唐一军、崔茂虎等出镜忏悔
    年度反腐大片明起开播!孙志刚、唐一军、崔茂虎等出镜忏悔 2025-01-04 11:12:5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选稿:周玮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将于1月5日至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播出,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
  • 昆山再迎重大调整!最强县级市书记人选尘埃落定

    昆山再迎重大调整!最强县级市书记人选尘埃落定
    背景 昆山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素有“最强县级市”之称。近年来,昆山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靠前。 重大调整 近日,昆山市委组织部发布人事任免公告,宣布原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于伟国同志任昆山市委书记,原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同志不再担任现职。 于伟国简历 于伟国,男,汉族,1969年7月生,江苏江阴人,199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吴江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吴晨:城镇化下半场,应降低制度性成本

    吴晨:城镇化下半场,应降低制度性成本
    吴晨:城镇化下半场,应降低制度性成本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 在中国城镇化的下半场,应该更好地释放和降低这种制度性成本,让市场具有更大活力。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当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完之后,实际上我国还有年均10亿平方米到20亿平方米的住区会成为新的老旧小区,这些常态化的更新如何来买单?吴晨认为,住房合作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12月30 日,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