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两国取得的两大量子计算研究成果——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与Willow站在了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的最前沿。从公众到传媒,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都聚集在Willow宣称的5分钟可完成超算1025年的运算速度上。但实际上,这只是量子计算领域一个不错的量变,远非质变。因为算力之外,量子纠错能力才是更需要关注的技术突破点。
什么是量子优越性
说起量子计算,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量子优越性(也称量子霸权)。正确的生肖
量子优越性,是指量子计算机在特定任务上远超经典计算机的性能优势。2019年,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对“随机线路取样”这个数学问题,率先实现了量子优越性。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光量子计算机“九章”对“高斯玻色子”取样,也实现了量子优越性。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也在超导体系和随机线路取样上实现了量子优越性。
虽然这些成果都具有1分钟抵得上超级计算机多年的计算优势,但实际上至今还没有实用价值。这是因为它们只能处理“随机线路取样”和“高斯玻色子取样”这两个数学问题,而这两个数学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实用价值。
量子计算机的基本状况,就是它目前还没有实用价值指什么生肖。它或许是对某些问题算得快,但这些问题本身尚无用处;它或许是能处理一些有用的问题,但经典计算机对这些问题算得更快。Willow的5分钟超强计算能力,也是“随机线路取样”,因此并没有改变这个基本状况。
量子纠错如何实现
在量子优越性之后,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量子纠错。
其实,经典计算机也需要纠错,因为经典的比特有时也会出错。但量子比特更容易受到环境的扰动,因此量子纠错的重要性更高。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的量子计算机没有实用价值,正是因为没有纠错。如果纠错达到很高的水平,就可以执行一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任务,比如因数分解,它可以用来破解密码。
量子纠错和经典纠错的基本思想很类似,都是用多个物理比特来“保”一个逻辑比特。比如,把1个比特复制成3个一组,正常情况下它们应该是000或者111,假设我们有一天突然看到001,这说明什么?有两种可能性得到001:一种是一个0出错,变成1;另一种是两个1出错,变成0。显然第二种可能性远低于第一种,于是我们少数服从多数,把那个1变成0,这就实现了纠错。
需要注意的是,纠错生效的前提,是纠错前的错误率低于某个阈值。如果无纠错时错误率就很高,那么不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而是“跟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实际上,以前的量子计算机纠错实验都是“越纠越错”。
迈出量子计算坚实一步
Willow真正的重大进步在于,首次实现了“越纠越对”。它用了一种表面码的纠错方法,即用n×n的二维量子比特阵列,来实现一个逻辑量子比特。最小的1×1,就是没有纠错。3×3就是用9个物理量子比特,实现一个逻辑量子比特。5×5就是用25个物理量子比特,实现一个逻辑量子比特。以此类推。这里的n,称为码距。
Willow的实验结果是,码距为3的优于码距为1的,即无纠错;码距为5的优于码距为3的;码距为7的优于码距为5的。每次基本上错误率下降一半。目前的实验做到码距为7。打一生肖
相比之下,中国在纠错方面的成果是,两年前率先演示了码距为3的纠错实验,现在正在做码距为7的实验,预计数月内完成实验。
量子优越性跟量子纠错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如果能实现纠错,那肯定就能实现量子优越性,因为纠错意味着对量子比特的操控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谷歌在报道中列出了一个六步走的量子计算路线图:第一步是量子优越性,第二步是量子纠错,第三步是长寿命的逻辑量子比特,第四步是逻辑门,第五步是工程扩展,最后一步是实现大规模的、有纠错的量子计算机。2019年的“悬铃木”是实现了第一步,现在的Willow是实现了第二步。
Willow和“祖冲之三号”的成果表明,量子计算的发展虽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