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谷物消费带动节粮减损 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admin 2024-12-17 10:34:27 阅读:105 评论:0
【观点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主要粮食品种的产出率,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全谷物摄入量不足是引发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膳食风险因素,增加全谷物消费可有效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风险。,·发展全谷物产业可...
【观点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主要粮食品种的产出率,有力地保障了粮食安全。,·全谷物摄入量不足是引发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膳食风险因素,增加全谷物消费可有效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风险。,·发展全谷物产业可提高我国粮食资源可食化利用率,有利于促进节粮减损,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要求日益提升,同时拥有胚乳、胚和种皮三部分的全谷物能更好保留谷物中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经常食用全谷物,对健康有很大好处。,初步测算,如果当前我国的稻谷与小麦按照一半加工成全谷物来消费的话,总体每年可增加近2000万吨的口粮,相当于增加了近5000万亩的“无形良田”。,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在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以健康谷物消费带动节粮减损可谓“一举两得”。,谭斌介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大宗主食的生产力,有力保障了粮食的数量安全。“但对于营养安全,特别是膳食能量以外的营养重视程度不足,营养均衡膳食将是未来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我国的主食加工与消费仍然处于精米白面的精制谷物阶段,全谷物消费占比有待提高。专家介绍,以精制谷物食品消费为特征的膳食结构,一方面,造成了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元素及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等大量谷物天然营养成分的损失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天然谷物籽粒中20%~40%的可食用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加工可食化利用率降低的问题。,谭斌表示,从中长期看,我国当前依然存在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和水资源短缺、国内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等潜在风险,加之极端气候频发、国际环境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供求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践行大食物观有助于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谭斌看来,大力发展全谷物消费可提高我国粮食资源可食化利用率,是践行大食物观、促进节粮减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人均全谷物消费占比不到谷物消费总量的1%。因此,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倡导全谷物消费带动节粮减损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全谷物产业发展受到政府、学界、产业界、媒体及消费者等的广泛关注。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初步构架形成了全谷物产业的多维度立体推动态势。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全谷物产业,启动“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发展全谷物产业,促进粮食资源高效利用。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鼓励消费者多吃全谷物,每天食用50g—150g的全谷物与杂豆为宜。,“发展全谷物产业,提高全谷物消费占比,既是一件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谭斌说,要从科普与消费引导、科技创新、全链条产业推动、场景示范、标准体系建设与认证、农食医养融合及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联合发力,实现全谷物的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协同发展,共同践行全谷物健康饮食。,【相关阅读】,中国经济微观察: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可期,中国经济微观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进取的姿态解决问题,中国经济微观察: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战略紧迫感 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中国经济微观察:持续巩固增强内需主动力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完成,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外贸三大支撑力凸显 六方面实现促稳提质,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文化市场循环畅通 文化产业繁荣向好,中国经济微观察: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实行更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经济微观察:加快完善银发经济支持政策体系 重视科技第一动力作用,中国经济微观察:“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中国经济微观察: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经济“压舱石”“助推器”作用凸显,中国经济微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优势互补形成实践价值 互利共赢收获亮眼成绩,中国经济微观察:绿色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速深挖“第二矿山”潜力,中国经济微观察:新机遇、新趋势汇聚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中国经济微观察:消费市场亮点频现 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重要支撑作用,中国经济微观察:一季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奋力一跳”能够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外贸开局有力、起势良好 有望延续稳定增长势头,中国经济微观察: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透视中国经济向“新”力,中国经济微观察:大力发展绿色储粮 耕好减损“无形良田”,中国经济微观察:乘势而上再出发 中国品牌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中国经济微观察:中国新能源产业活力涌动 优质产能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微观察: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指控不实,中国经济微观察:防霉保粮促减损 颗粒归仓保安全,中国经济微观察:加大改革力度 确保人民群众从改革中获益,中国经济微观察: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经济微观察:海南自贸港6年:新高地,新作为,中国经济微观察:“两新”政策落地显效 不断激发投资活力,中国经济微观察:为什么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权威部门解读,中国经济微观察:“两新”加力政策促进消费需求 带动多领域增长,中国经济微观察:绿色转型风劲吹 产业结构焕新颜,中国经济微观察:牵住能源转型“牛鼻子” 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中国经济微观察:供需两侧发力 绿色消费提升“含金量”,中国经济微观察:充分用好一滴水一粒粮 节约是战略更是行动,中国经济微观察:政策“东风”劲吹 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加速跑”,中国经济微观察:我国低碳产业大有可为 四大重点领域值得关注,中国经济微观察:增产不忘减损 “加减”之间耕好“无形良田”,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生肖标签: 打一最佳生肖 打一最佳动物 打一生肖动物 打一正确生肖 是指什么生肖 代表什么生肖 解一生肖 猜一生肖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一朝成名打一个生肖,答案释义解释落实

    一朝成名打一个生肖,答案释义解释落实
    答案:龙 释义解释落实 释义: 一朝:早晨,指短时间。 成名:名声大噪,知名度提高。 解释: 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常被形容为神圣、威严、强大的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势、地位和荣誉。因此,“一朝成名”比喻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大噪,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落实: 在现实生活中,“一朝成名”往往与以下情况有关: 获得重大的奖项或荣誉。 创作出广受好评的作品...
  • 震撼揭秘!中国试飞取得重大突破,美媒称其为军事实力的里程碑时刻

    震撼揭秘!中国试飞取得重大突破,美媒称其为军事实力的里程碑时刻
    震撼揭秘!中国试飞取得重大突破,美媒称其为军事实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地位。 美国《纽约时报》也表示,歼-35战机的试飞成功引起了美国的担忧。美国担心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其军事实力,这可能对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构成挑战。 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维护地区稳定 面对美国的担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目的是自卫,不针对任何国家。 赵立坚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不会走军事扩张...
  • 年度反腐大片明起开播!孙志刚、唐一军、崔茂虎等出镜忏悔

    年度反腐大片明起开播!孙志刚、唐一军、崔茂虎等出镜忏悔
    年度反腐大片明起开播!孙志刚、唐一军、崔茂虎等出镜忏悔 2025-01-04 11:12:5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选稿:周玮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将于1月5日至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档播出,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
  • 昆山再迎重大调整!最强县级市书记人选尘埃落定

    昆山再迎重大调整!最强县级市书记人选尘埃落定
    背景 昆山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素有“最强县级市”之称。近年来,昆山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全国县级市中排名靠前。 重大调整 近日,昆山市委组织部发布人事任免公告,宣布原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于伟国同志任昆山市委书记,原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同志不再担任现职。 于伟国简历 于伟国,男,汉族,1969年7月生,江苏江阴人,199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吴江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苏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吴晨:城镇化下半场,应降低制度性成本

    吴晨:城镇化下半场,应降低制度性成本
    吴晨:城镇化下半场,应降低制度性成本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 在中国城镇化的下半场,应该更好地释放和降低这种制度性成本,让市场具有更大活力。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当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完之后,实际上我国还有年均10亿平方米到20亿平方米的住区会成为新的老旧小区,这些常态化的更新如何来买单?吴晨认为,住房合作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12月30 日,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