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苏州姑苏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索要微信红包诈骗案。被告人张某因索要几十元微信红包,却贪心不足,最终骗得被害人4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0万元。
2021年,被告人张某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被害人李某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称自己急需用钱。出于同情,张某主动联系了李某,并表示愿意借钱给她。
起初,李某出于谨慎,婉拒了张某的借款请求。但张某不依不饶,不断发送微信消息,并以各种理由央求李某借钱。在张某的软磨硬泡下,李某最终同意借给张某500元。张某收到钱后,表示感谢,并承诺会在次日还清。
第二天,张某却没有按时还钱。李某多次催要,张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李某无奈,只得向警方报案。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张某根本没有借钱的意图,而是利用微信红包诈骗。经查,张某多次向李某索要微信红包,金额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李某出于同情,一直满足张某的要求,前后共支付了47万元微信红包。
在法庭上,张某对诈骗行为供认不讳。他辩称,自己原本只是想借几百元应急,但后来贪心不足,于是索要越来越多。最终,在利益的驱使下,他无法自拔,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向被害人李某索要微信红包,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张某在诈骗过程中具有主动性、持续性,且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仍旧不思悔改,情节严重,后果恶劣。最终,法院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0万元。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索要微信红包诈骗案。被告人张某利用被害人的同情心,以借钱为幌子,索要微信红包,数额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在贪心的驱使下,张某一次次索要,最终骗得被害人47万元。本案警示我们,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借钱给他人。同时,对于索要微信红包的行为,也一定要谨慎对待,避免落入诈骗陷阱。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