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满足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切需求,近年来,赛罕区不断加强冰雪场地建设,探索四季冰雪运动发展路径,以马鬃山度假村项目为引领,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个冬季,马鬃山度假村附近的村民们不再“猫冬”,纷纷投身到红火的“冰雪经济”中,拓宽增收致富路径。
有人身姿如燕轻如羽,有人飞滑横越冰雪间……春节期间,坐落在赛罕区榆林镇的马鬃山滑雪场内白雪皑皑、人头攒动,冰天雪地里一片火热的景象。滑雪场外的休息大厅挂满了红火的新春祝福条幅,与厅内热气腾腾的小火锅共同织就了一幅新春佳节的别样画卷。
滑雪爱好者在雪场上感受着“速度与激情”,马鬃山的工作人员则在自己的岗位上释放着“光和热”。“床品的摆放、房屋的卫生等我们必须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整理和打扫,为顾客带来舒适干净的住宿体验。”来自榆林镇榆林村的村民孟兰英一边认真地收拾着民宿客房的卫生,一边热情地向我们讲述着她平日里的具体工作。
58岁的孟兰英在马鬃山度假村主要负责民宿区的客房清洁工作,她的手指关节缠满了创可贴,但她笑着告诉记者,比起之前自己养拉砖车的时候,现在的工作已经很轻松了,那个时候是不分昼夜的忙碌,也没有任何保障。如今她年纪大了,能够有一份离家近、工作时间固定、工资可观的工作让她感到很满足。
“春节期间民宿的预订率达到了95%以上,这个春节我们会很忙碌,我们会尽职尽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让游客感到舒服和满意,未来只要我的身体没问题我也想一直干下去,也希望这里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收。”孟兰英高兴地向记者讲述着她对未来工作的期待。
一方冰雪,养育一方人。以前,村子里就业机会少,一到冬天,很多人都闲在家里没有收入,马鬃山度假村的开业运营不仅让村民们在农闲时有了收益,也让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选择了返乡就业,让整个村镇变得充满活力。赵鑫便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员,学习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他在马鬃山度假村负责民宿管家工作,虽然目前只是兼职,但他表示,这里的岗位与他的专业背景非常契合,这份工作不仅让他有机会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还为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他在服务岗位上不断发展和进步。
据了解,马鬃山滑雪场在2023年11月18日正式开启雪季运营,截至目前已经运营了80天,在这80天内,实现营收2300万,接待客流13万,民宿在周五周六基本上可以达到满房,而在平日,民宿的整体入住率也保持在7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和良好的运营态势。
“下一步,我们会和周边的村镇共同开发一系列红色研学课程,结合三道沟、陶卜齐等村落的独特资源,打造一系列红色研学产品,游客在马鬃山度假时,将有机会沿途前往这些村落,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带动周边村落的营收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率。”马鬃山滑雪场财务总监张广荣对记者说。
自马鬃山滑雪场建成以来,为赛罕区榆林镇周围村民提供安保、环卫、收银等多个工作岗位,截至目前,累计吸纳周边行政村务工人员96人,占马鬃山度假村全部员工的24.55%,有效解决农闲时期村民务工问题,村民们的收入也得到提高,并盘活了马鬃山滑雪场沿线经济,110国道两侧闲置门脸房新开业若干雪具租赁、饭馆等营业场所。同时,周边村民的就业观念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通过参与旅游开发,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他们开始主动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曾经寂静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猫冬”变“忙冬”……搭上“冰雪经济”的快车,赛罕区的冰雪产业发展正热力全开,持续释放出澎湃动力。
赛罕融媒/李琛瑶 樊英杰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百姓生活“热”起来》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