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个20%+,看提高赤字率的必要性11月收支细项中,三项地方财政相关数据同比变动在20%或以上,且形成多月趋势:一是非税收入+40%(80%以上属于地方,2022年底以来单月新高);二是企业所得税+37%(40%属于地方,近4个月第3个月在20%或以上);三是卖地收入-20%(100%属于地方,近8个月第6个月降幅在20%或以上)。如何理解这三项数据?(一)分开看,信号有分歧首先,非税和税收是跷跷板,非税高增往往反映税收压力较大;其次,企业所得税对利润征税,增幅较高,往往反映经济量价俱佳;最后,卖地收入不振,直接反映地产预期偏弱。(二)结合看,方向需警惕GDP平减指数为负、卖地收入偏低背景下,非税和企业所得税共振高增,指向地方或加大了对企业主体的税费征缴力度:企业所得税对利润征税,历史上和工业企业利润对应较好,但在工业企业利润受PPI拖累、同比连续大幅负增背景下(8月-17.8%,9月-27.1%、10月-10%),企业所得税增速近4个月第3个月在20%以上(8月20%、9月25.4%、10月5.2%、11月37%),与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两项价格相关税增速亦明显背离(8月-1.7%、-4.6%,9月-12.2%、-16.3%,10月-1.2%、10.2%,11月1.4%、0.7%)。财政部或已关注到了这一现象,在前三季度财政收支发布上提及“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不得乱收,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三)往后看,或一手调结构,一手增赤字针对地方财政的困难和问题,三中明确部署“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实践中或一手调结构,一手增赤字:调结构,即在地方现有财力中增加自主权和灵活性,释放合理发展权。重点关注专项债对经济大省的边际倾斜。如化债专项债边际倾斜大省:11月8日人大常委会部署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2024年8000亿特殊新增专项债中,6个经济大省占33.4%。全年3.2万亿化债债券中,6大省占36.2%(2023年1.4万亿特殊再融资债中,6大省仅占9.2%)。从边际效果看,随着化债额度快速落地,11月头部大省延续了预算外扩张,反映地方能动性正在增强:此前在10月,头部大省时隔一年重回预算外扩张(大省城投、非城投国企双双重回净扩张,为2023年9月以来首次(详见《大省时隔一年重回预算外扩张——10月财政数据点评》)。又如土储专项债、专项债自主权边际倾斜大省:12月16日国常会部署实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允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要优化项目审核和管理机制,适度增加地方政府自主权和灵活性——据此前财新报道,试点拟落地浙江、山东(两地均为大省)等12个省份,对应中央财办深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提到的“初步考虑,在资金支持(经济大省)上,可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支持力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项目申报、资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自主权”。增赤字,即介于当前价格、地产前景尚不明朗,地方税收、卖地增收弹性或都有限,意味着明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或需提高并保持较高的广义财政赤字率水平,直到新一轮财税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如蓝部长在10月12日、11月8日两次发布会上指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明年)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财政部党组会议指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我们预计,明年广义财政赤字率需要至少提升2-2.5个百分点。即,组合可能是明年广义财政赤字率需达到“3.5%的赤字率+特别国债3万亿+新增专项债4.5万亿”~“赤字率4%+特别国债3万亿+新增专项债4.5万亿”左右。二、11月财政数据点评(详见正文)收入端:非税和企业所得税共振高增,折射地方财政困难支出端:农林水一枝独秀,反映增发国债、特别国债带动水利建设广义财政:明年专项债发行或重回前置
风险提示:财政政策不及预期,市场反应超预期,测算基于一定前提假设存在偏差风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