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记》首演,这条小蛇因何尝尽苦头?
2025-02-15 21:38:00 来源:上观新闻当光影幻境“碰撞”沉浸式说书,调皮小灵蛇搅动三界,上演笑中带泪的奇幻成长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蛇年开年之作《如意记》近日在马兰花微剧场首演。说书人折扇轻摇,带小观众跟随小灵蛇如意穿越时空结界,明白最好的修炼是学会将他人放在心中。这是亲子说书场首次在全新马兰花微剧场亮相,剧场视野更开阔,呈现360°多媒体效果。天上祥云缭绕,脚下溪水潺潺,为观众带来立体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作为中福会儿艺剧院亲子说书场十二生肖系列第三季,《如意记》讲述小灵蛇如意因不学无术被师父罚下人间历练,收了只圆鼓鼓的傻青蛙做跟班,青蛙处处替如意着想,可如意还是在人间尝尽苦头,方知师父平日教诲的深意。
从《虎虎生威》到《飞龙呈祥》,亲子说书场通过“声”临其境,让观众在饱满的故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飞龙呈祥》中,十二个生肖灯笼在说书人介绍和帘后人的动物“口技”声中逐一亮起。《如意记》又有新花样,伴随说书人介绍,十二生肖在中国传统色彩法翠、天水碧等纱幔上显现。纱幔还能写意地勾勒成青蛇形状,起伏环绕。
《如意记》
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导演高珊在《如意记》点缀许多“古”元素:法翠和天水碧的纱幔、明黄和琉璃色的服饰、水袖、蛇形髻、汉唐舞蹈、丝竹民乐,观众仿佛置身美影厂经典动画中。“小灵蛇如意成长之路,也是当下孩子缩影。” 高珊创作十二生肖系列过程中接触到许多民间传说,“十二生肖传说在中华传统故事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我们细细品嚼每一个故事,又会发现它们是如此的‘点到为止’,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应该有其深远的价值,我们要做的便是将它们赋上全新的生命力,用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
《如意记》
舞美设计任杰在道具上别出心裁:桌子升起,说书人妙语连珠,娓娓道来;桌子降下,小灵蛇仙台跳跃,翩翩起舞。作曲家金望作品多次亮相“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香港艺术节。在《如意记》,他通过笛、二胡、鼓等传统乐器表现灵蛇的身姿。为利用微剧场优势,让观众“声”临其境,全剧尾声采用“民乐+交响乐”推动氛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演员许梦智传授剧组古典舞技巧,展现灵蛇轻盈的形态。演员站在三并鼓上,通过汉唐古典舞表现十二生肖动物神韵。
“小灵蛇如意一开始有手脚,当四肢被剥夺后,改用水袖呈现肢体。我们研究如意的动作,在水袖中融入中国古典舞、汉陶元素。”在高珊看来,中国戏曲千百年形成程式化动作,写意的表演犹如优美的诗歌,与东方美学一脉相承。“小朋友骤然看京剧、昆曲、越剧,会觉得节奏慢,不容易理解。我们通过一小时《如意记》,让更多亲子家庭享受艺术的乐趣。如意的袖子怎么甩那么长,天上好优美呀,当孩子有了兴趣,他愿意主动吸纳戏曲知识,去研究探索。”
与前两季亲子说书场相比,《如意记》说书场引入更多角色。“前两季演出,舞台装置没有那么多,角色也没有那么多故事。《如意记》更复杂,还有四首歌贯穿全剧。”饰演小灵蛇如意的杨馥菱与同事们一天花12个小时创排形体动作,“用绸子表现动作,得控制身体,是表演又是舞蹈。我们在汉唐舞中还融入五禽戏动作,模仿动物。”
亲子家庭感受非遗魅力
伴随《如意记》,中福会儿艺剧院精心准备游园会,既有传统的猜字谜、套圈等游乐项目,也有充满氛围感的景观布置打卡点,亲子家庭还能接触泥塑和剪纸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