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文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

admin 2025-01-13 20:35:48 阅读:23 评论:0
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文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对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的文...

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文艺工作者的新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对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的文艺创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与效率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改革浪潮,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创作道路,结合当下文艺领域的环境现状,因地制宜确立文艺创作的发展重点,积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将我国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上新的高峰。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文艺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人民群众在作品中“唱主角”,重视并深入挖掘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故事,以人民群众的视角和感受来审视和反映社会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作为文艺创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应牢记这一使命,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喜好放在首位,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一是要亲身体验人民的生活,感受人间的烟火气,切身体会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思想。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掌握他们的语言习惯,从而创作出更加贴近人民、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的作品;二是要以“接地气”的态度对待文艺创作,将创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和情节的生动有趣,让人民群众能够看得懂、喜欢看。同时,还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三是要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文艺创作,重视他们对于文艺作品的意见和建议。在创作过程中,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同时,我们还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人民群众对于文艺作品的满意度和喜好度应成为我们评判作品好坏的第一标准;四是要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导向。通过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偏好,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和引导,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机制,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重视现实与事实,优化人民情感需求的供给机制

  鲁迅先生曾言:“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艺作品若要引领国民精神,必先触动人心,深入百姓心田。而反映现实的作品,往往最能打动人心,令人动容。文艺创作应更加注重现实题材的选择,与人民的现实生活、真实的事实事例紧密相连。近年来,文艺界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深受民众喜爱,这充分证明了现实题材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真实力量。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我们应注重人民生活的真实性、作品内容的逻辑性以及文学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仅凭主观臆想创作“现实想象”作品。诚然,文艺创作需遵循文艺发展及其规律,关注不同观众的喜好以及经济效益,但质量始终是首要考量。《文心雕龙》有云,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这意味着,通过表面浮华的元素、不合逻辑的冲突点或低俗的语言表达来迎合观众生理感官的快乐并不可取。过度虚构甚至丑化本应正视的历史或现实现象,更应受到抵制。文艺创作绝非单纯的娱乐,而应重视作品深层内容的价值表达与精神升华。我们应确保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与细节都更加符合现实的人民生活与社会背景,坚持文艺创作中的现实性与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使老百姓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洗礼,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优化人民情感需求的供给机制方面,一是文艺创作者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挖掘人民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和感人瞬间,将其转化为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在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二是文艺作品应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情节设置,让人民群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三是文艺作品应承载一定的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通过作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三、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优秀传统文化需求的供给机制

  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深刻指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根脉,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新兴文化的涌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挑战。因此,在文艺创作中,亟须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为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文艺创作。文艺创作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精华,剔除糟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作品中焕发新的生机。在文艺创作中,现代题材的文艺作品应更多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运用传统艺术表现手法,传达传统哲学思想。这样既能保持作品的现代化故事氛围,又能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弘扬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AI技术等,通过“云技术”等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留存,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在对待外来文化时,我们应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交流互鉴。通过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形态,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本土性,避免过度西化或同质化。最终,通过优化优秀传统文化需求的供给机制,我们要让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还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优化供给机制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提炼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元素,为文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鼓励文艺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引导,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重视文化对外输出,优化讲好中国故事需求的供给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族历史”已逐渐融入“世界历史”的洪流之中。中国文化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成为文艺创作创新与拓展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作为世界大国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推动文化对外输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海外华人与侨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他们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传声筒。通过文艺创作,展现中华儿女在海外的正面形象,传递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海外传播媒介,特别是在国外拥有庞大受众的社交娱乐平台,创作出吸引国外受众的文艺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应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潮流文化,创作出有影响力的融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要具有中国特色,还要符合国际审美和接受习惯,让国外受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力度,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在世界面前展现新的优秀形象,让中国文化重现辉煌。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坚持文艺创作的正确道路对于我国的文艺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至关重要,应切实正视当下重要的发展渠道,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重视现实与事实,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文化对外输出,在文艺创作中进行创新与探索。同时应正视当下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待文艺创作,真正地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时刻关注并应对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存在的形势与挑战。从而使得我国的文艺创作更加繁荣,让我国文艺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推向新高度,并增强文化自信,走向世界。

  (作者:谢文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丘炜文,广东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删除。


热门标签:代表什么生肖,正确的生肖,指什么生肖,打一生肖,解一生肖,猜一生肖,是什么生肖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热门文章
  • 一朝成名打一个生肖,答案释义解释落实

    一朝成名打一个生肖,答案释义解释落实
    答案:龙 释义解释落实 释义: 一朝:早晨,指短时间。 成名:名声大噪,知名度提高。 解释: 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常被形容为神圣、威严、强大的生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势、地位和荣誉。因此,“一朝成名”比喻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大噪,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地位。 落实: 在现实生活中,“一朝成名”往往与以下情况有关: 获得重大的奖项或荣誉。 创作出广受好评的作品...
  • 务必谨慎应对 属鼠者今年面临重大考验

    务必谨慎应对 属鼠者今年面临重大考验
    属鼠者今年整体运势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吉凶相伴,考验重重。 事业运势 属鼠者今年事业运势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上半年:受到吉星庇佑,工作顺利,升职加薪的机会较多。 下半年:运势有所起伏,需注意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与同事或上司发生冲突。对于创业者而言,今年是拓展业务的好时机,但需稳扎稳打,切勿盲目扩张。 财运运势 属鼠者今年财运运势较为稳定,正财收入丰厚。 正财:收入稳定,有望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偏...
  • 女子网购羽绒服未退货,巧舌如簧称没偷没抢

    女子网购羽绒服未退货,巧舌如簧称没偷没抢
    近日,一位女子网购了一件羽绒服,收到商品后,她以质量问题为由要求退货,但商家拒绝了她的请求。女子于是巧舌如簧,声称自己没有偷也没有抢,商家不给她退货是不合理的。 女子称,她购买的羽绒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羽绒填充不均匀,导致衣服保暖效果差;面料薄透,容易起毛;拉链不顺滑,容易卡顿。 商家表示,女子提出的质量问题都是不成立的。羽绒填充均匀,保暖效果良好;面料厚实,不易起毛;拉链顺滑,无卡顿现象。商家还提供了检测报告,证明羽绒服符合国家标准。 女子对商家的检测...
  • 精准阐释:猪狗不如对应的最佳生肖,透彻释义

    精准阐释:猪狗不如对应的最佳生肖,透彻释义
    猪狗不如对应的最佳生肖 “猪狗不如”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质卑劣、行为不端。但你知道吗?在十二生肖中,“猪”和“狗”对应着不同的生肖,而这些生肖往往是“猪狗不如”的反义词,代表着善良、忠诚等美德。 猪对应的最佳生肖:羊 “猪”对应着十二生肖中的“羊”。羊性情温和,温婉可人,富有同情心。它与猪的贪婪、懒惰形成鲜明对比,代表着善良、纯洁和牺牲精神。 狗对应的最佳生肖:兔 “狗”对应着十二生肖中的“兔”。兔机灵聪明,温顺乖巧,有亲和力。它与狗的忠诚、守信形成呼应,...
  • 98年虎何时踏入囍门最吉利 1998年属虎2025年最佳结婚月份

    98年虎何时踏入囍门最吉利 1998年属虎2025年最佳结婚月份
    1998年属虎人2025年结婚大利月份解析及注意事项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998年的属虎人如今也已经32岁了,这个年纪在人们的认知中已经是大龄青年,所以大家都十分慎重看待此时。若是已经有了伴侣,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尽快结婚。那么如果98年属虎人打算在今年结婚,大利的月份是在什么时候呢? 1998属虎2025年最佳结婚月份 每个月都有相应的吉日,人们会根据新人的双方属相、生辰八字来选择避开对冲煞的日子,选择相合的有利吉日。以下这几...